喬治王子尤里夫斯基訪談
- Alexander Anisimov
- Sep 6
- 7 min read

與貴族共進早餐
我們坐在巴黎喬治五世酒店餐廳溫馨舒適的氛圍中,我邀請了我的一位摯友:世襲貴族喬治·尤里耶夫斯基親王,他是亞歷山大二世皇帝的孫子,現居瑞士。喬治王子帶我參觀了許多歐洲名店,並結識了不少歐洲貴族的傑出代表,他們後來成為我的客戶,為我品味和風格的形成做出了貢獻。
我請喬治王子談談當今世界品味的形成。喬治王子秉承傳統,從舉止著裝到精緻的室內裝飾,他的品味無可挑剔,因此他無疑是這方面最有發言權的人。喬治·尤里耶夫斯基親王接受了FCCA的採訪。
毋庸置疑,我事先就告訴他,我希望利用他分享的關於我們基金會的資訊來表達我的興趣。

喬治王子尤里夫斯基訪談
關於品味、其意義以及在觀念中的地位。
P.G. 品味是區分貴族與資產階級的象徵。這無疑是貴族的特質,因為貴族的功能之一就是甄選文化層面上最優秀、最有價值的作品,並將其傳承給後代。我們為什麼有機會欣賞拉斐爾或李奧納多·達·芬奇的畫作?因為貴族們看到了它們的真正價值,這些作品得以代代相傳。
如果當時的統治階級缺乏品味,我們繼承的就只是二流藝術家的作品,這樣的藝術家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隨處可見。
人們常說:“品味是無解的”,而我對此的通常回應是:
「對於有品味的人來說,品味是無解的」。
P.G. 是的,現在這種說法很流行,但問題在於,那裡是否存在任何品味。品味並非個人偏好,而是分寸感、與傳統的關聯性、現有模式;是做出細微區分的能力,也是感知細微振動的能力。
您認為品味是可以培養的嗎?
P.G.我認為這種品味是可以培養的。當然,並非每個人都需要,但那些天生就能做出細微區分的人,可以而且應該培養自己的品味。我小時候就被教導要觀察,要看圖畫。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練習,你會突然開始發現差異,明白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一切都是如此。起初你只能分辨巴赫和貝多芬,後來你就能理解同一位演奏家在不同時期的演繹差異。
形成品味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在家庭內部。但重要的是,貴族的品味本質上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基本的個人特質之一,延伸到各個領域,而知識分子則只在自己狹窄的專業領域內處理差異。假設一個知識分子在文學或其他領域有品味,但在日常工作和其他所有領域,這樣的知識分子都被美學上的黑暗所籠罩。至於知識分子中最高的社會階層──如果可以歸類為知識分子的話──波西米亞人──他們當然有品味。
S知識分子和貴族的對立如此有趣。他們還有其他差別嗎?
P.G. 這簡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但我可以說,貴族和知識分子的另一個區別在於,知識分子透過道德範疇來評判世界,而貴族則透過禮儀的視角。貴族並不咄咄逼人,否則別人會刻意避開你,而知識分子則常常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認為自己是他人的焦點和標準。
資產階級的品味和貴族的品味有什麼不同?例如,讓我們比較一下這兩個物質地位相近、精神境界卻截然不同的社會階層的穿著風格。
他們在各方面都截然不同。他們對奢侈品的態度也截然不同。貴族的品味較為嚴謹和禁慾。相反,資產階級則更喜歡炫耀他們的奢侈品。整個昂貴珠寶市場都依賴資產階級。對貴族來說,新事物意味著缺乏歷史。
我舉個例子來解釋。倫敦聖詹姆斯街有一家懷特俱樂部:它是最受尊敬的會員制紳士私人俱樂部。
這傢俱樂部的成員是英國上流社會的代表,這本身就極具階級特質。金錢買不到這傢俱樂部的會員資格。
然而,俱樂部的室內裝潢稱不上奢華——恰恰相反。資產階級俱樂部的內部裝潢要奢華得多,因為這些俱樂部接納的是第三等級的代表——商人和商賈,而根據懷特俱樂部的規定,他們不得進入。
此外,在貴族圈裡,服裝規則是不可更改的。貴族男士不能在公共場合暴露領口或不刮鬍子-這是「粗俗之舉」(mauvais ton)。因此,服裝不必非常昂貴;
最重要的是分寸感。資產階級的淑女紳士們並不總是知道何時適可而止。然而,一些資產階級代表正在向貴族模式靠攏。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因為當今的大眾文化提供了大量更非正式的選擇。這也取決於社會,例如,如果貴族是英國的統治階級,他們會制定一些
指導方針,但在民主社會中卻沒有這樣的規定。你知道如何辨別一個新手走上這條路嗎?他總是大聲地念著一個社會方程式,而貴族則會立刻在腦海中解開它。我的意思是,他們會不斷地向你解釋為什麼某些事情是恰當的或不恰當的;你會不斷地聽到對正在發生的真實事件的評價以及這些評價的整個演算法;
這很累人。
貴族觀察世界,得出結論,並禮貌地微笑,同時透過距離來調節他的社會安寧。有數學博士學位幹嘛還要講算術?
如何區分貴族和衣著樸素、舉止優雅的男士?
P.G.我認為,首先要保持放鬆自然的姿勢,不要有任何緊張感。你的身體會暴露你的個性。如果你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感到放鬆,因為一切都很平常。
當我們的女士們正板著臉坐在接待處時,僅僅因為她們將上流社會的形像想像成戲劇化、傲慢而緊張的樣子——卡斯特羅公爵夫人已經在舞池裡了。
當然,在貴族圈之外也能找到優雅的人,以及有品味的人,但這裡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不久前,在英國,貴族禮儀被引入社會底層,並出現了「紈綔子弟」現象──這些人並非上流社會人士,但他們舉止優雅,品味高雅,反對當時世界的粗俗。
哪些例子使你形成了這樣的觀點?
P.G.:根據我的觀察。我有幸與國外最傑出的貴族代表交流,並近距離觀察歐洲貴族家庭的代表。而且,正如你所注意到的,知識分子自出生以來就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
在這些圈子裡還能觀察到什麼其他亮點呢?
P.G. 諷刺。無論對洗衣女工或女王,他都秉持著同樣公正的態度。但諷刺有時近乎諷刺,過度使用反而會傷人。你能說,對貴族來說,對話者的內心平靜比諷刺本身更重要嗎?
沒有人消除分寸感,因為對貴族來說,他們的分寸感和距離感相當發達。
讓我們回到品味感,它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你不覺得它被排除在當代藝術的世界之外了嗎?
可以說,對於當代藝術來說,一件藝術作品的意義遠比其美學價值重要。粗略地說,一本放在裝置旁的綠色小冊子,用來解釋其要點,
一個藝術姿態的意義,正成為這個裝置中最重要的東西。所以,你不需要懂寫作就能變得受歡迎、暢銷。這本小冊子所闡述的意思則完全不同。通常來說,它們並不特別深刻,有時甚至很原始。老子不是。但這就是時尚。
更令人好奇的是,對當代藝術的崇拜就像是一種宗教,而它的辯護者們卻相當不寬容。當你說你對一塊用粉筆塗抹的學校黑板上標著六個零的價格感到驚訝時,他們會向你發起討伐。曾經有一個相當聰明的人在Facebook上試圖說服我,馬桶對我來說就是馬桶,一塊糞便作為裝置作品也只是一塊糞便,而我未能理解它所傳達的秘密之深。
所以,我對這些秘密不感興趣。人類累積了大量更深層的秘密。
因此,我們面臨這種奇怪的不寬容。
P.G. 被稱為「當代藝術」的「某物」利用了聰明卻愚昧之人的虛榮心。它圍繞著顯而易見且原始的事物,為他們提供一場心理遊戲,借助一本綠色小冊子來提升這些事物的地位,並確保提升辯護者的自尊心。此外,所有這些都複製了某個主流教派的技術,他們向你解釋,你被選中了,你可以接觸到一些外人無法觸及的秘密。你的自我意識正在膨脹:你可以接觸到普通人無法觸及的東西,你不屬於人群,你是被選中的。這很吸引人,不是嗎?人們樂於安撫自己的自我。
更重要的是,那本綠色小冊子的語言對一般大眾來說確實難以理解。而這正是當代藝術賴以生存的。當你被裝飾精美的學校黑板所震驚時,那個知曉秘密的人正在自己的眼中成長,因為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塊普通的黑板!他希望你不知道這一點。
但也有一些人掌控市場,制定價格。我認為他們沒有被他們如此成功利用的宗派主義情緒所左右。如果我得知他們購買倫勃朗和戈雅的作品為自己享用,我不會感到驚訝。例如,我想去參觀查爾斯·薩奇的故居。
他是薩奇畫廊的老闆嗎?
P.G.是的,他是當代藝術市場上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為藝術家樹立了榜樣。
你需要有成熟的品味才能打造你的環境,不是嗎?你選擇公司和對話者的標準是什麼?
P.G. 你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人不是家具或勞斯萊斯,只因為漂亮就好。如果說我的親密朋友圈,我欣賞的是深度。有趣的是,當別人擁有我所缺乏的東西時,這很有吸引力。審美在這裡並不重要。你不能忘記,有時我們的命運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因為生活比我們更智慧。如果說社交環境,與你圈子裡的人交流當然很有趣,我指的是那些有共同興趣、與你志同道合的人。我喜歡那些品味獨特的人,無論是對英國靴子、莫斯科大劇院的表演、俄羅斯帝國風格,或是對普洱茶廠的普洱茶。
當這種興趣並非出於職業,而是基於對生活不同面向的品味。那麼,擁有精緻品味的女人呢?這樣的人很少,每個人都像是命運的禮物。出於某種原因,對日常物品的品味被認為是一種排他且耗費金錢的行為,但這不過是個糟糕品味的藉口而已。此外,如果一個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出各種色彩,他就很難再回到非黑即白的世界觀。至少,你應該對自己國家美食的風味感興趣,並非每個人都需要精通緬甸紅寶石,
這無論如何都沒錯。
